联系电话:0513-88100000
医院地址:南通人民西路366号(人民西路公交停车场对面)
公交路线:4路、8路、12路、18路、600路至南通人民西路公交停车场下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南通长城医院有限公司
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绿衣,忙碌在神秘的手术室里。直到病人出院,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是谁。一袭绿色消毒服,一顶蓝色手术帽,一个防护口罩遮住脸庞……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他们忙碌地为手术做准备;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他们与医生并肩作战挽救患者生命。无影灯下,他们密切配合,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
进入夏季以来,南通长城医院迎来医疗高峰,每天的妇科、外科、胃肠镜检查手术台次也随之增加了很多。对于手术室医护队伍来说,压力也日趋增加。
手术室里麻醉医师、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组成无影灯下的坚强阵线。但对于手术室医护人员来说,她们在很多人印象中只是打打麻药和手术器械的简单传递、消毒。然而,新时期手术室医护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具备的素质早已今非昔比。
麻醉医生——病人安全“轮回”的保护神
麻醉医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麻醉医生的工作就是给病人打一针让病人睡一觉。其实不然,麻醉不等于睡觉,麻醉可以使人体迅速达到麻醉状态,压制身体机能,保证病人安全手术。形象地说,手术让病人身体置于痛苦的地狱,但麻醉可以让病人的思想置于天堂享受。
而麻醉医生,就是病人安全“轮回”的保护神。麻醉医生需要全程参与手术过程,在手术前为病人正确评估及实施麻醉,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在临床医疗中,麻醉医生还承担着危重病人会诊、抢救等任务,24小时手机不关机,随时待命已经成为麻醉医生的工作常态。
麻醉的发展,推进了各科手术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麻醉不仅仅应用于手术,也应用于辅助检查,同时还应用于术后止痛 、急救 、抢救等 。
“如果说生与死之间一共有10分,麻醉就是要维持在9分处。”麻醉科主任张晓蘋如是说。每场手术都得有麻醉医生参与,每个麻醉医生需要一台接一台地上手术,每天提前上班,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班。然而,对于麻醉医生而言,这是一项高压力、高风险 、高负荷的工作 。
麻醉医生的工作是开始在手术医生前,撤在手术医生后,麻醉医生因此也被称为“无影灯下的守护神”。
手术护士——器械传递,无声中有门道
清晨8点,手术室医护人员已经换好了手术衣、戴好了手术帽,系上口罩,认真对镜查看:耳鬓的头发有没有露出帽子,直到穿戴完毕才进入手术间。麻醉医师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做麻醉前准备,巡回护士也在作术前准备:查看材料够不够,无菌物资齐不齐全。物资准备就绪,洗手护士也开始了准备:无菌手术衣、无菌敷料、无菌盆、无菌开腹单、手术器械包及各种无菌材料,一切准备完毕,当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麻醉医师把病人送进朦胧柔和的世界前,护士们的战斗已经开始了。
手术部位的准确无误,物品器械的及时传递,输血输液的迅速精确,无菌操作的一丝不苟……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唯一能听到的是器械轻微的叮当声,吸引器的咝咝声。在明亮的无影灯下,麻醉医师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护士密切地注视着医生的手术进程,不用开口,无需抬头,医生一伸手,想要的器械便迅速传递到手中。护士了解每一个主刀医生的每一个手术习惯,提前做好每一个手术细节的准备,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每一例手术。医生、护士的完美配合,谱写出一首首优美流畅的生命诗篇。
器械传递是手术室护士的一项基本技能,看似简单,但要达到天衣无缝的默契,其中的门道的确不少。手术器械的传递讲究快、准,力道恰到好处。为了让手术医生方便快捷地接到器械,不同的手术器械有不同的传递方式,比如一把镊子在正常传递时护士会手握镊子尖端,闭合开口,直立着递给手术医生。但在紧急时,护士也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镊子尾部,让医生直接持住镊子中部进行操作。每一项操作都会全面调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时刻关注手术,密切配合医生。
手术室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但压力之下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现在长城医院年轻护士上手术台前,都要先了解手术的全过程,掌握各科手术的局部解剖特点,根据不同的步骤传递不同的器械,特别是现在大型、复杂、高精手术多,护士也得不断学习,预先熟悉手术过程。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她们还要熟悉不同手术医生做手术的方法和所用器械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中达到无声的默契。
目前南通长城医院已开展妇科、外科、内科腔镜手术,腔镜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已为越来越多的医师接受与掌握,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腹腔镜技术改变了以往剖腹手术的许多传统观念,同时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手术室护士了解腹腔镜的技术及相关设备和器械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方法,甚至还要懂得器械的维护和应急维修。
都说手术室护士“懂刀”,对于她们来说,一把把手术器械就如同战斗的武器,如数家珍。特别是随着医院各种腔镜手术的增多,各种复杂的腔镜器械更是比传统的手术器械复杂得多。一把普通的分离钳在术前、术后就有十多个零部件需要检查。一台手术至少需要两个手术包,器械、敷料至少将近60-70件,手术时,医生不一定每个都用,要用的才拿上手术台,但是,准备一定要充分。手术器械不能乱拿乱放,巡回和洗手护士要全程监控器械去向,大到组织钳、手术刀,小到一块纱布、一个棉团、一根针。
每个护理细节的严格管理结成一个安全网,保障了手术的安全。
坚守慎独——只为维系“职业底色”
为什么手术室的工作服是绿色的? 绿色代表活力、生命,只要进入手术室那扇门,就得维护属于她们的“职业底色”。“虽然我们与病区护士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患者家属看不到,但越是这样我们对工作的要求越严格。”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是特殊的,麻醉护理工作大部分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皮肤护理、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注射、输液输血等,均需要护士完成,如没有良好的慎独修养,草草了事,一般他人不会发现,却会留下隐患。相反,在手术室,这些操作的要求比标准更严格,因为一旦发生感染等,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新时期手术室护士,由于手术术式多样化,难度、精密度相应加大,作为配合的护士也得“充电”,除了手术本身以外,还要了解手术科室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化验报告等。特别是病人在发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电解质紊乱时的特殊表现,这样可以正确估计病人的状态,做好手术医生的参谋和助手。
“安全是手术室必须坚守的底线,有时一个细小的动作、细微的疏忽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手术室护士长周晓凤如是说。哪怕刷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刷手”不是简单的洗手,而是医生、护士术前都必须进行的术前消毒,甚至要“刷”到指甲缝。“每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患者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手术室始终是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模式,有人形容手术室的工作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中间没有休息,手术室的工作缺乏规律性,只要一上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班,忙起来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平常,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很辛苦,但无怨无悔,看到病人手术成功,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记得她们的面孔,没有病人的记忆会为她们停留,她们将青春奉献在无影灯下,隐藏在绿衣和口罩里。只有那片绿色的“职业底色”,永远维系着病人的生命和安全,因为她们是生命的护航者。